菲國南北和談 和平收場
大中華時報 記者:周子愉 地點:馬來西亞聯邦吉隆坡聯邦直轄區時間: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原標準時間二十一點十分
自西元一九七八年成立以來,打了四十年游擊戰、十五萬條人命的血腥代價、菲律賓南部最大伊斯蘭教武裝組織「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MILF)終於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達成和平協議。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表示願意放棄武力抗爭向菲律賓政府換取南部五個省的充分自治權。
協議內容指出,目前的菲國南部的五個穆斯林自治區-巴西蘭省、民答那峨島、巴拉望省、蘇祿省和塔威塔威省將合併為「莫洛國」(Bangsamoro),享有更大的自治權與更充裕的財政資源。同時,原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的一萬一千多名游擊戰士將轉型成為安全部隊,負責維持地方治安。菲律賓軍方在當地的運作將受到限制。
但目前至少還有四個規模較小的伊斯蘭教武裝組織拒絕和談。其中包括三年前從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分裂出來的「莫洛國伊斯蘭自由運動」(BIFM),發言人二十五日對外表示:「我們會繼續奮戰。我們要的是一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伊斯蘭人民、伊斯蘭憲法。」另一支伊斯蘭教武裝組織「莫洛民族解放陣線」(MNLF)去年(西元二零一三年)九月攻佔三寶顏市部分地區,與數千名菲律賓武裝部隊激戰十天,造成兩百多人死亡。
自西元一九五零年代起,菲律賓政府開始向南方大規模移民,並將集結北方共產主義的毛派農民遊擊隊,驅趕到南部的穆斯林居住區。在西元一九七零年代前,當地地方政府的省長、市長、州長或海島管理人,均由莫洛人擔任,但是自西元一九七零年代後,菲律賓政府在南部推行同化政策,鼓勵來自菲律賓北方的天主教移民定居南部,並組織天主教民兵武裝,莫洛人在當地被視為次等公民。
西元一九七二年九月,時任菲律賓總統的費迪南德·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宣布菲律賓的《軍事管制法》,向南方大舉用兵,展開殺戮,南方穆斯林組成「莫洛民族解放陣線」宣布南方獨立,受到政府多次武力鎮壓。菲南四省於西元一九八七年舉行公投,獲政府確認建立「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但因多項承諾未有落實,引發區內青年加入更激進的「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和「阿布薩耶夫」......等多個伊斯蘭教武裝組織,衝突不絕。
美國九一一襲擊事件後,時任菲律賓總統葛洛麗雅·雅羅育(Gloria Arroyo)的政府以反恐名義,加強掃蕩莫洛蘭。西元二零零六年,伊斯蘭會議組織代表團抵達菲律賓斡旋,期望協助穆斯林與菲律賓政府維持十年前訂定的停火協議。領導自治區的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指出:「我們如今需要的是政府認真履行和議,讓菲南能實現長治久安。這個地區備受忽略,穆斯林被歧視,很多人生活貧困。我們需要重建一切,社會和具體的重建對持續的和平是重要的。」
如今,雙方能達成協議是國際所樂見的,雖然還有四個伊斯蘭教武裝組織拒絕和談,但本報也希望,日後不管是任何種族或宗教,都能彼此包容對方、互相了解對方,才能使國家安定,人民生活安定幸福。
美國九一一襲擊事件後,時任菲律賓總統葛洛麗雅·雅羅育(Gloria Arroyo)的政府以反恐名義,加強掃蕩莫洛蘭。西元二零零六年,伊斯蘭會議組織代表團抵達菲律賓斡旋,期望協助穆斯林與菲律賓政府維持十年前訂定的停火協議。領導自治區的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指出:「我們如今需要的是政府認真履行和議,讓菲南能實現長治久安。這個地區備受忽略,穆斯林被歧視,很多人生活貧困。我們需要重建一切,社會和具體的重建對持續的和平是重要的。」
如今,雙方能達成協議是國際所樂見的,雖然還有四個伊斯蘭教武裝組織拒絕和談,但本報也希望,日後不管是任何種族或宗教,都能彼此包容對方、互相了解對方,才能使國家安定,人民生活安定幸福。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