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亂扯臺灣開港通商原因 教育部辯稱:鴉片戰爭的延續

新課綱亂扯臺灣開港通商原因   教育部辯稱:鴉片戰爭的延續

大中華時報   記者:周子愉   地點: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
                              時間: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十六日中原標準時間零點二十六分
   
中華民國行政院教育部調整高中歷史課綱,竟然出包。臺灣對於西方國家開放港口通商,應是西元一九五八年英法聯軍之役後的「天津條約」所造成;但在新課綱卻改成西元一八三八年「鴉片戰爭迫使清廷開港通商」,被外界質疑教育部根本是在「發明歷史」。

但對此,教育部不但不認錯,還向記者辯稱:「檢核小組是為了增進學生對歷史了解的連貫性。因為在鴉片戰爭後,除了開放五口通商外,由於地緣關係,以英、美為首的西方列強逐漸關注臺灣,要求清廷針對包括臺灣在內之其他口岸開港通商的訴求並未間斷;繼而西元一九五八年英法聯軍之役,其實是鴉片戰爭的延續,英國聯合法國一起發動,戰役之後與清廷談判簽訂天津條約,隨後再簽訂北京條約,清廷始正式開放臺灣為通商口岸。」

而且甚至又被抓包,這所謂的「檢核小組」,其實是由「十位全無歷史專科出身的學者」擔任。教育部這樣子不負責任的態度,引起諸多反彈不是沒有道理的。本報也提出呼籲,以後的歷史考卷只要是問到清朝鴉片戰爭後的所有戰爭所引發的問題,都是「鴉片戰爭」演伸出來的。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