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向立法院申請國會轉播遭拒 社長臉書無奈發文
大中華時報 記者:周子愉 地點: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
時間: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十四日中原標準時間二十點三十三分
《蘋果日報》社長陳裕鑫今天在臉書上貼文,題目為:「被拒絕的滋味。」內容先是提到:「蘋果日報從創報第一天開始,就公布每天發行量及銷售量,內外一致,完全透明。蘋果日報即時新聞每日瀏覽量,本來也是每天將報表電郵給社內主管們,幾天前更確定,把數字對社會公布,既是徵信,也是自我愓勵。數字一天天成長,當然令人振奮,但網路媒體的前景矇矓一片,似光明又灰暗,叉路不斷,某些原則要守住,某些作法又要實驗,每天都是挑戰,每次都會引來爭論。瀏覽率當然是商業媒體很重要的目標,但它不是唯一的目標。除了瀏覽率,有沒有什麼是蘋果日報網站可以多做一點?」
隨後寫到:「在今年一月,我們收到立法院的通知,我們向立法院提出轉播立法院議事的服務提案被否決了。這是立法院去年下半年的一次標案,只有蘋果日報一家參與投標。也許得標後,有『無形的價值,或無形的廣告利益』,但只有蘋果日報一家投標,就知道這個『無形』,真的是無形到無法觀察。我們和美聯社合作過三場直播服務,包括去年全球九大城市跨年 、《美國演員工會獎》星光大道、《葛萊美獎》星光訪問等直播,都是透過雲端方式執行,技術沒有問題。」
又寫到:「立法院付給得標網站,只有一個月不到新臺幣兩萬元的頻寬補助,而且轉播介面不准有任何廣告。我們評估,每月直播立法院議事,頻寬費用至少在十萬元以上,投入的維護人力成本不少,但也是在可以忍受範圍,別的地方多努力賺些就好。立法院否決我們的標案,當然有點令人沮喪。不計算重覆IP,蘋果日報網站每天有一百四十萬人以上造訪,如果可以讓這些網友有更好的介面,更好的新聞報導與直播連結,這不是更有效的國會監督嗎?不是可讓國會更透明嗎?今天看到政府的標案,有利可圖的招蜂引蝶,被拒絕往來戶竟也可低僄搶標。無利可圖,只有一家投標卻被拒絕。結論,就是感嘆二字。」
最後寫到:「還好,除了轉播國會議事無法得標外,我們在其他方面,還是有一些進展。上月,我們宣布和《上下游新聞市集》、《新頭殼》、《苦勞網》、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環境資訊中心》五家獨立媒體合作,彼此分享網路成果。下周我們也將宣布第二波,和包括科學、新聞性、公益性等共六家媒體 (先賣個關子)合作,大家在網路上努力,有伴同行,真好。」
網友看到貼文後也紛紛立挺《蘋果日報》,有人寫到:「不合格?蘋果哪裡不合格了,是立院諸公們腦袋瓜子不及格吧。民不與官鬥,扯事一樁!」更有人諷刺說:「加油,國會是個利益交換分贓的地方,最好有人播出,有媒體看著這垃圾政府會好些!」本報也覺得此事情有調查的必要,因為連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會的會議《蘋果日報》都可以實況轉播,為什麼中華民國立法院不行?
0 留言